雨水花園作為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的一種,在園林植物應用方面,巧妙地兼顧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,使植物成為花園主角,重新煥發了雨水設施的生機與活力。因此,科學選擇與應用植物,并進行合理的配置,是打造一個理想雨水花園的重要前提。本文列舉了雨水花園植物配置模式,并進行了示例,供植物設計師參考。
一、雨水花園的概念
雨水花園是一個將雨水的收集、傳輸、滯留、蓄積、滲透和利用各功能區段環環相扣的生態水處理系統,兼具一定美學效果的綠化設施。
二、雨水花園植物配置模式
(一)
雨水種植池
1. 種植池長度>3 m時,種植土層深度0.5 m~0.8 m。
配置模式:
小喬木—灌木—(竹類)—(亞灌木)—陸生草本—(鋪地藤本)
示例:
(1)紅楓—花葉杞柳—胡頹子—斑葉芒—狗牙根;
(2)絲棉木—海州常山—蔓長春
2. 種植池長度<3 m時,種植土層深度0.3 m~0.5 m。
配置模式:
灌木—(竹類)—(亞灌木)——陸生草本—(鋪地藤本)
示例:
(1)紫穗槐—血草+矮麥冬
(2)山麻桿—月見草+麥冬
(二)
淺草溝
種植土層深度0.3 m左右
配置模式1:
陸生草本組合
示例:
(1)狗牙根+馬藺+美女櫻
(2)細莖針茅+鳶尾+紫嬌花
(3)花葉山桃草+委陵菜
配置模式2:
陸生草本地被
示例:
白車軸草,結縷草,狗牙根,假儉草
(三)
濾水草坡
1. 種植土層深度>1 m時
配置模式:
喬木—(小喬木)—灌木—(竹類)—(亞灌木)—陸生草本
示例:
(1)重陽木—桂花—金絲桃—馬蹄金
(2)榔榆—楊梅—杜鵑—狗牙根
(3)紅果冬青—錦帶花—萱草
2. 種植土層深度0.5 m~1 m時
配置模式:
小喬木—(灌木)—(竹類)—(亞灌木)—陸生草本
示例:
(1)蠟梅—美麗月見草+鳶尾+麥冬
(2)山茶—宿根天人菊+柳葉馬鞭草+虞美人+吉祥草
3. 種植土層深度<0.5 m時
配置模式:
亞灌木—(竹類)—陸生草本
示例:
(1)野迎春—山桃草+玉簪+麥冬
(2)平枝栒子—鳶尾+麥冬
(3)胡頹子—麥冬+沿階草
(四)
草階
1. 種植土層深度0.3 m~0.5 m時
配置模式:
亞灌木—(竹類)—陸生草本
示例:
(1)花葉杞柳+接骨木-紅蓼+石菖蒲
(2)山麻桿+珍珠梅-黃菖蒲+吉祥草
2. 種植土層深度 <0.3 m時
配置模式:
陸生草本組合
示例:
(1)花葉蘆竹+紫葉狼尾草
(2)美人蕉+玉帶草
(五)
滲透式花園
1. 種植土層深度 >1 m時
配置模式:
喬木—(小喬木)—灌木—(竹類)—(亞灌木)—陸生草本——(鋪地藤本)—(濕生草本)
示例:
(1)江南榿木+楓楊—黃楊+繡線菊+醉魚草—中華常春藤—活血丹—花菖蒲+旱傘草+銅錢草
(2)烏桕+三角楓—山麻桿+接骨木+牡荊—石菖蒲—溪蓀+千屈菜
(3)樸樹+南京椴—花葉杞柳+醉魚草+大花六道木—菲白竹—紅蓼
2. 種植土層深度0.5 m~1 m時
配置模式:
小喬木—(灌木)—(竹類)—(亞灌木)—陸生草本—(濕生草本)
示例:
(1)紅楓—茶梅+梔子—松果菊+麥冬—黃菖蒲
(2)蠟梅—平枝栒子+珍珠梅—天人菊+吉祥草—水生美人蕉
3. 種植土層深度<0.5 m時
配置模式:
亞灌木—(竹類)—陸生草本——濕生草本
示例:
(1)紅花檵木—沿階草—三白草
(2)胡頹子—紫花地丁+麥冬
(六)
生態水池
1. 駁岸區域,種植土層深度>1 m時。
配置模式:
喬木—(小喬木)—灌木—(竹類)—(亞灌木)—陸生草本—(鋪地藤本)
示例:
(1)中山杉+落羽杉—夾竹桃+海濱木槿—大花美人蕉+秋英
(2)烏桕—桂花+蠟梅+紅花檵木—蔥蘭+白芨
(3)冬青—大花六道木+絡石—萱草+紫花地丁
2. 駁岸區域,種植土層深度0.5 m~1 m時。
配置模式:
小喬木—(灌木)—(竹類)—(亞灌木)—陸生草本—(鋪地藤本)
示例:
(1)杞柳+海濱木槿—萱草
(2)花葉杞柳+細葉水團花—狼尾草
3. 駁岸區域,種植土層深度<0.5 m時。
配置模式:
亞灌木—(竹類)—陸生草本—(鋪地藤本)
示例:
(1)萱草+紫花地丁
(2)松果菊+紫花地丁
4. 濱水區域
配置模式:
濕生草本—挺水草本
示例:
(1)美人蕉+藨草+千屈菜
(3)再力花+梭魚草+花菖蒲
5. 水面區域
配置模式:
挺水草本/浮葉草本/浮水草本/沉水草本
示例:
(1)香蒲+燈芯草+睡蓮
(2)黃菖蒲+澤瀉+眼子菜
(3)香蒲+溪蓀+睡蓮+苦草
文章轉自網絡